时间:2022-12-09 01:44:27 | 浏览:727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超过14亿人口,随便说一样大家平时用得上的东西,这个需求量都是很大的,石油更是如此。近年来,“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的位置,长期都是我们坐着,虽然原油消费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全球石油近44%的增长需求都在我们这里。
2022年已经结束的前面5个月时间,我国一共进口了2.17亿吨原油,当然这是运送到了的部分,可能还有一些在路上。这两亿多吨进口原油里面,有4582.5万吨都是第五个月进口的,这个数据同比去年增幅超过11.8%。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正在发生变化,通过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
2022年第五个月4582.5万吨的进口原油里面,有842万吨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这比我们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782万吨原油量还要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个高达55%。
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暂时从沙特阿拉伯变成俄罗斯,是因为我们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原油量变小了?答案并非如此,中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原油量并没有减少,而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的样子,只是比第四个月893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少了一百多万吨。
这个其实很正常,即便是同一个原油供应国,也不是每个月的进口量都一样,更不用说不同的国家了。而且商品买卖这个东西,跟价格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原油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更划算的时候当然适合适当增加购买量。
而且,大家可以看一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面五个月,也有2.776亿吨的原油加工量,平均算下来就没1340万桶/天,要说8569万吨的原油产量,与2021年相同时间段相比也有4.1%的涨幅,过去十年时间还没有哪一年有目前这个增长幅度大。
年长一点的人应该知道,早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关于“石油枯竭”的言论就有很多,再加上部分国家进行石油资源争抢,这就让更多人觉得石油是很珍贵的资源,尤其是缺乏石油资源的国家就更加恐慌了,难免担心自己好不容易发现的那点石油,真的会在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后就消耗殆尽。
石油,号称是“工业的血液”,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关于石油的形成原理,至今其实并没有一个定论,只是比起“石化油”这种说法,支持“生物沉积变油”学说的人更多。也就是说,更多人相信石油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化才能形成,而石油形成的原料就是古代海洋和湖泊里面的万千生物尸体。
早些年,美国关于“石油枯竭”做出多次预言,比如:美国矿务局曾在1914年的时候表示,美国的石油储量只能满足美国10年时间的需求;美国曾经的总统卡特曾表示,用完全世界已经探明的所有石油储量,只需要短短10年时间。
不过,美国有关人员或部门关于“石油何时会枯竭”的预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的兑现。很多时候,大家都习惯性把石油当作“原油”,但认真起来讲,石油是石油,原油是原油,石油除了原油形式以外,还有天然焦油和天然气等多种形式。
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开采利用石油的时间很早,但从文献资料来看,第一个给石油这种物质取名为“石油”的人,其实是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石油不只有黑色的,还有金黄色、深红色、墨绿色、褐红色和透明的颜色,这个主要取决于开采出来的石油里面,到底含有多少沥青质和胶质,颜色深浅就取决于含量的高低。
而且,大家应该还发现了,虽然过去这几十年全世界消耗的石油量巨大,但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总得来说却不减反增,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竟然越采越多,难道石油枯竭本身就是谎言,或者说是骗局吗?
关于石油的形成机理的确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石油绝不是几年、几十年就会形成的,的确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至于到底要多久目前还不知道答案。
另外,只要一个油田的石油储量完全探明了,那么开采出来一部分以后,剩下的石油肯定是在减少。之所以有的国家石油储量变得越来越多,并不是哪个油田真的取之不尽,而是发现了新的油田。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人类不遭遇什么大的变故,对石油的需求维持现状、甚至是只增不减,那的确会有供应不上的那天,只不过大家凭实力看谁最后才无油可用罢了。
而且,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提升,同样的石油,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自然会开采出更多的优质石油。为什么价格不好的时候,那些产油大国依然要出口石油?这其实就与采油不是说停就停有关,像页岩油气开采的地压很大时,关闭阀门就可能引发井喷事故,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石油产能调整的时候,主要也是针对那些开发时间比较久的老油田。
另外,大家也不用担心我国在世界各地买那么多原油,是不是太依赖进口了。道理也很简单,既然石油是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资源,消耗得越多剩下的就越少,那么价格合理的进口石油,自然就是不错的选择,不用花太高的成本就能买到现成的原油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变了,俄罗斯再次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超过14亿人口,随便说一样大家平时用得上的东西,这个需求量都是很大的,石油更是如此。近年来,“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的位置,长期都是我们坐着,虽然原油消费排在世界第二
世界杯一个月,我们奔走于俄罗斯的大地,从莫斯科去喀山,去萨马拉,去罗斯托夫,去下诺夫哥罗德,去圣彼得堡,我们看这世界杯的故事,但内心最惦记的,还是中国足球。站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看中国足球,行程越远,思考越多,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像俄罗斯一样
#头号有新人#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欧美对俄罗斯石油限价,试图打破石油垄断,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西方国家酝酿了半年之久的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终于在最后一刻达成一致,欧盟、七国集团,以及澳大利亚统一立场,对俄罗斯的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
【印度石油部长: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不会影响印度】财联社12月5日电,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 (Hardeep Singh Puri) 暗示印度打算继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时表示,印度并不担心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石油施加价格上限,价格上限对印
12月7日上午,石油股普跌,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股份跌2%,中海油田服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跌1%。市场忧虑股市动荡及经济前景不明朗,国际油价连续第三天下跌,创下今年新低。
【隔夜重磅】美元走弱!道指跌0.56%,热门中概股集体回调美股三大指数尾盘回暖,收盘涨跌不一,纳指涨0.13%,标普500指数跌0.09%,道指跌0.56%。消息面上,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巴尔表示,下次会议加息50个基点是合理的,认为
就在上周,拜登于七国集团峰会上提议将给俄罗斯石油的价格设置上限,一边遏制通胀,一边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俄罗斯的石油收入;不过,俄罗斯方面也在酝酿着有力的“回击”。当地时间7月14日周四,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政府已经在制定明年创建国家石油基准的计划,
据美国媒体报道,第三季度以来全球油价出现大幅上涨。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不仅是石油包括天然气、电力等各种能源均发生上浮趋势,现在还在高位;这次能源价格上涨问题涉及供需严重不平衡、能源出口国囤积不售卖、疫情后经济复苏缺口等多个因素,就连全球能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从乌克兰运送粮食的船舶,因基辅方面设置的水雷出港遇阻,土方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土耳其的表态,跟北约其他国家的表态完全不同。此前,西方有声音把运粮船无法离开乌克兰的黑锅扣在了俄罗斯头上,指责俄罗
近期荷兰拒绝用卢布结算天然气费用,俄罗斯已停止向荷兰输送天然气。德国都没有拒绝卢布支付,荷兰有什么底气呢?荷兰是欧盟创始国之一,也是北约创始国之一,就冲这两条,荷兰与俄罗斯关系也不会太好。欧盟国家普遍没有石油,欧盟近40%的天然气和25%的
俄罗斯旅游景点多不胜数,当中尤以红场、圣巴素大教堂、克里姆林宫及莫斯科大剧院著名。相比起莫斯科,圣彼得堡没有太多的摩天大厦,但就有不少历史建筑,滴血大教堂和冬宫更是必游之选。最佳出游时间莫斯科的冬天极为寒冷,温度可以低至摄氏零下四十度,因此
写在前面:先说说为什么分享这一篇文章的初衷,希望通过写一丢丢有价值的旅行攻略干货,给想去国外旅游又没有太多预算的小伙伴参考一下下啦,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如何用5000元在俄罗斯旅行26天?一、机票篇上海浦东机场→新西伯利亚托尔马切夫机场 票价
2019年10月12日8时45分,我和好友英从天津乘高铁到石家庄,搭乘EO444航班从石家庄机场起飞,开始了久已神往的俄罗斯之旅。俄罗斯,对于像我这样岁数的人应当说不算陌生。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位老大哥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后
摄于 2019年 · 俄罗斯 | 莫斯科俄罗斯国土面积巨大无比,自然资源多到可怕。这个国家横跨欧亚大陆,你说它是欧洲国家吧,它大部分身躯在亚洲,说它是亚洲国家吧,人家最发达的莫斯科又“插”到了欧洲大陆里去。第一次去俄罗斯,要注意什么?1、
俄罗斯顶级旅游体验,去普京工作的地方看看,步行穿越红场,去冬宫博物馆寻宝,在童话小镇苏兹达尔发呆……乐趣无穷!去普京工作的地方看看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现在是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俄罗斯总统